索 引 号 | 01441862/2023-15768 | 分 类 | 部门文件 国有资产监管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发文日期 | 2023-02-14 |
文 号 | 有 效 性 |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攻坚之年。今年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求发展”总体目标,紧扣市委“五个两”工作部署,以实施“发展质效突破、深化改革提速、控量降本增效、监管效能提升、混改企业规范、遗留问题清零、一流机关奋进”七大行动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作出国资国企贡献。
1.实施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巩固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深化提升行动方案,建立“系统化推进、清单化举措、定量化督办”工作机制,确保7个方面34项改革任务逐项攻坚、落地落细。(牵头处室:发展改革处)
2.试点打造改革尖兵。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择优选择1家市管企业,制定配套综合改革方案,更大力度放权赋能,力争放出活力,打造集团改革“示范田”。从市管企业中各选择1家市场化程度高、发展前景好的子企业,鼓励支持先行先试,力争形成一批“改革尖兵”。(牵头处室:发展改革处)
3.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强化“链式思维”,加大同质资源整合力度,适时组建大数据集团、康养集团等,坚决去平台化,推动优质资源不断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努力打造契合城市发展战略、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的国有企业。(牵头处室:发展改革处)
4.健全市场化薪酬收入分配机制。健全完善“一适应两挂钩”、更具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的工资总额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市场竞争类企业以价值创造为导向,针对高管人员、技术骨干等人才群体,积极试点超额利润分享机制,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长期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及下属企业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抓实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机制,实现责权利统一对等。(牵头处室:财务监管处、组织人事和考核分配处)
5.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引进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优化国有企业股权架构,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鼓励通过资源整合、战略合作等方式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主动布局区域契合度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坚持依法合规,加大国有混合所有制改革审计监督力量,维护国有资金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牵头处室:发展改革处)
6.扎实推动“1号工程”落地见效。聚焦企业发展战略性全局性引导性的关键工作,制定“1号工程”实施方案,健全“1号工程”工作机制,加大LNG码头及低温储气库等重点项目跟踪对接,积极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储备一批动能培育项目,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项目支撑。(牵头处室:发展改革处)
7.实施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行动。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支持市管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推动打造“财政局长(自规局长、发改主任、住建局长)走进国企解难题”品牌。研究编制《市管企业上市工作专项咨询方案》,实施上市公司“破冰”和“倍增”计划,尽快实现泰州国企上市“零”的突破。(牵头处室:财务监管处、发展改革处)
8.编制实施集团产业目录图谱。对照产业目录图谱,精准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打造集团化业务发展模式,积极培育具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能力的子公司,增强业务协同效应。及时剥离和清退非主营业务和非优势业务,提高企业核心业务竞争力。(牵头处室:发展改革处)
9.深入开展对标一流提升行动。推动市管企业选择一至两家业内先进企业深入对标找差,重点对标发展战略、组织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风险防控、分配机制,提升企业战略引导能力、公司治理能力、精益运营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合规经营能力、科学分配能力,补齐自身短板,增强竞争实力。(牵头处室:发展改革处)
10.开展亏损企业专项治理。启动制约企业发展短板瓶颈排查诊断,推动市管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各挂钩联系一家亏损子企业治理工作,“逐企逐户”梳理分析,“一企一策”制定整改方案,坚决关停“四类企业”(停产停业、连续三年亏损、资不抵债、第三层级以下控股企业)和“三类参股投资企业”(连续三年无收益、账面价值300万元以下、第三层级及以下企业的参股投资),坚决转化“拖累点”。(牵头处室:产权管理处)
11.持续盘活存量资产价值。全面摸底市管企业资产家底和经营性资产收益状况,对有收益的经营性资产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市场价值评估,制定资产收益指导线。将资产出租收益率、资产闲置率等定量指标纳入定量考核指标体系,强化企业资产管理意识。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加快推进办理相关资产产权登记,
壮大有效资产规模。(牵头处室:产权管理处)
12.加强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管。建立完善专业化选择、专业化论证、专业化运营机制,引导企业规范开展尽职调查和审计评估,强化投资项目事前把关。制定市管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大力规范国有企业参股投资,加强参股股权管理,切实防止“只投不管”。(牵头处室:投融资和债务风险监督管理处)
13.持续压降融资成本。提请市政府办公室出台进一步压降融资成本的管理办法,推动市属企业落实组建两支融资队伍、定期召开资金调度会、实施存贷挂钩工作要求,提升融资管理实效。组建融资成本专项评估小组,聚焦“一前一后一核算”三个重点环节,建立融资项目预登记制度和任期核算制,实行穿透式监管。开展市属企业(5+8)融资工作“大比武”活动,扎实推动市属企业实施信用评级两年提升行动计划,尽快打造2家AAA资信双评级、8家AA+资信双评级企业。实体化运作项目储备库,定期举办银企早茶对接会,每季度发布融资综合成本控制线,逐月逐区段压降融资成本。(牵头处室:投融资和债务风险监督管理处)
14.坚决整改违规担保。严格执行48号文,推动企业坚决整改超持股比例向控股(实际控股)企业提供担保行为,加快设立市属企业互保名录,实行国有企业担保圈封闭管理,建立互保名录退出机制,防范化解担保风险。(牵头处室:投融资和债务风险监督管理处)
15.强化管理止血堵漏。紧盯借出资金、应收账款和亏损企业“出血点”,规范资金出借管理,对前期出借资金开展“回头看”,限期对已借出资金进行追回;清理收回应收账款,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排查风险,及时处置,保障国有企业资金安全。制定公司章程示范文本和修改办事指南,完善公司章程基础性管理作用,促进依法治企、依章办事。建立外部董事召集人制度,严格落实年度和任期述职报告制度,开展年度和任期评价,有效发挥外部董事独立性专业性作用。(牵头处室:投融资和债务风险监督管理处、发展改革处)
16.着力破解冗员难题。以人力资源专项审计结果为基础,重新核定各市管企业岗位设置和岗位价值,以价值评估结果为依据建立薪酬等级标准,建立健全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实行“一岗一薪、易岗易薪”。(牵头处室:组织人事和考核分配处)
17.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格落实“清、规、控、降、防”工作要求,“一企一策”制定市管企业资产负债率约束目标,签订目标责任状,健全“负债率约束”“风险评估识别”“高风险企业管控”三机制,保障资金平稳接续,稳步缓释债务风险。按照清理注销、整合归并、市场化转型三类原则,分步实施平台公司清理整合工作。(牵头处室:投融资和债务风险监督管理处)
18.“一类一策”优化监管。坚持分类监管总原则,在功能界定和企业分类的基础上,将市管企业集团及其各级子企业细分为管理中心企业、利润中心企业、改革治理企业三大类。利润中心企业对应市场化运营企业,坚持实施清单化管理,厘清权责边界,保障企业经营自主权。管理中心企业对应承担融资功能的平台类企业,着力压降人力资源成本,从严监管,加大监督频次力度。改革转型企业对应其他类企业,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牵头处室:财务监管处)
19.健全发现问题机制。健全问题发现处理全链条机制,做好出资人审计结果运用,加大全面预算事前审核、事中监测、事后评价力度。对市属企业党委会纪要、董事会决议、总经理办公会纪要实行备案管理,全面掌握市属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重点工作情况。实行“啄木鸟行动”,做好内审项目交叉审计工作,通过五家市管企业推磨式检查,健全企业内部发现问题机制。(牵头处室:监督稽查处、财务监管处)
20.着力优化考核体系。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为企业领导班子和成员“精准画像”。深化以效益效率为导向的经营评价制度改革,聚焦利润总额、营业收入、有息负债利息支出、管理成本、资产负债率、租金增幅、资产空置率、亏损面和扭亏额、应收账款、借款回收等核心指标。(牵头处室:组织人事和考核分配处、财务监管处)
21.建成运行国资国企数字化监管平台。全面启动“数字国资”建设,系统梳理国资监管核心业务,数智赋能开发1+7+N场景应用模块,实现对监管企业覆盖财务、投资、产权、考核、追责等全监管链条实时监测,上线运行“监督一屏掌握、数据一键获取、预警一有即出”监管中枢,构建穿透式、数智化监管体制。(牵头处室:办公室)
22.加快组建财务公司。支持市城投集团加快组建财务公司,进一步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优化集团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整体财务成本和交易成本,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减少沉淀浪费与资金失管。(牵头处室:财务监管处)
23.推动财务部门负责人委派制向纵深发展。稳步推进市管企业下属重点子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委派工作,按季度召开“三张清单”汇报会,强化对委派人员履职情况的跟踪监督。适时开展委派人员轮岗交流工作,积极运用监督成果,强化落实问题整改。组建财服公司党支部,完善委派人员考核激励、学习培训等制度,实现党建护航引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牵头处室:财务监管处)
24.提升企业财务监管质效。建立定期召开企业经营形势分析会机制,全面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存在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构建准确及时的财务指标体系,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防范化解潜在财务风险。畅通财务信息反馈渠道,完善发现问题、找准症结、精准研判、及时解决的工作体系,提升财务监管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牵头处室:财务监管处)
25.加快清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坚决压缩企业管理层级,优化管理架构,实现扁平化管理。对企业类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处置,分为政信类和市场类,政信类提请市政府帮助协调各市(区)政府,加大应收账款清缴力度;市场类列入企业考核内容,逐笔逐项限时追缴,帮助企业实现“轻装上阵”。(牵头处室:监督稽查处、财务监管处)
26.大力推动各市(区)国资办履职尽责。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和突破口,推动各市区国资办党(工)委理顺组织架构、强化自身建设、高效履职尽责,真正实现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监管和党的建设三项职责统一。适时出台关于构建全市国资监管大格局的意见,推动全市国资系统实现机构职能上下贯通、法规制度协同一致、行权履职规范统一。(牵头处室:组织人事和考核分配处、发展改革处)
27.持续深化混改企业党建。开展“混改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年”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把关作用,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制定完善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规程及清单。实施混改企业“口袋党员”“隐身党员”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工作。举办混改企业党支部特色活动、支部书记领办项目,选树打造混改控股党建标杆企业。(牵头处室:组织人事和考核分配处)
28.建立两级党委委员挂钩联系薄弱支部制度。推动国资委和市管企业两级党委委员各挂钩联系一个相对后进薄弱基层党支部,紧密围绕建强班子、化解矛盾、健全制度等工作重点,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后进薄弱基层党支部尽快转化,全面提升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牵头处室:组织人事和考核分配处)
29.加强对关键岗位的监督管理。常态化组织开展“以案说法”警示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廉洁国企”建设,建立国资国企敏感性岗位人员花名册和基础信息情况表,强化对敏感岗位人员分类监管,坚决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和重大损失,有效遏制国资国企腐败案件发生。(牵头处室:监督稽查处)
30.持续加强国资委机关自身建设。常态化举办政策法规讲读会,建立国资委重大决策定期合规审查制度,制定“锚定目标、奋勇争先、转变作风”争创市级机关考核第一方阵活动实施方案,评选机关“最勤奋工作者”“年度身边典型”“模范处室”等,进一步激发砥砺奋进精神。实施“青蓝工程”,组织机关年轻同志向处室处长、业务专家“1+1”结对拜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组建数字化监管专班、定性分析工作专班、定量考核工作专班、交叉审计工作专班、融资成本压降工作专班,加大各处室间协作力度。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涵养积极向上的国资机关文化。(牵头处室:办公室、组织人事和考核分配处)